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 > 正文
首档讲述“中国妖怪”的神片,大语文绕不开的志怪都在这里
来源:米粒妈爱分享 发布时间2023-06-20 11:17:24    

首档讲述“中国妖怪”的神片,大语文绕不开的志怪都在这里

文 | 米粒妈

“每一只妖怪都有属于它的中国故事,


(资料图)

讲妖怪不能只讲妖怪,也要讲写妖怪的人”

看到片头的这句话,米粒妈就知道,对了!就是这部!

这部《妖怪传》,是由西瓜视频自制出品的。它是首档讲述中国妖怪故事和传统文化渊源的纪录片。

米粒妈看第一集就爱上了,然后根本停不下来,一口气刷了七集。

这部片真的太“大语文”了,它在讲妖怪的时候引经据典,大量运用《山海经》《聊斋志异》《搜神记》等古籍中的妖怪形象。

它非常客观,从来不让妖怪背上恶名,每只妖怪都有属于自己专属的一集,从上古时期讲到晚清,每一个时期,妖怪们的形象都会发生变化,亦正亦邪,但不变的是背后的社会。

这部片邀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陈连山作为专家顾问,采用动态漫画场景再现加真人访谈、讲述相结合的方式,讲述妖怪的前世今生。

狐妖、应龙、鲲、鹏、金乌、天狗、姑获鸟、山魈、白娘子、无之祁……每一个妖怪都充满魅力,制作真的精良,完全不输央视大制作。

妖怪成了时代的背锅侠

第一集讲的是狐妖,青丘九尾狐的形象本来就特别吸引人。而“狐狸精”长久以来都是一个贬义词,它代表着蛊惑、妖媚、惑乱众生。

但看了这一集你会发现,其实狐妖竟然是背了锅,它也曾是很好的形象,只是在某个时代,被某个作者赋予了污名化的意义。

看过《封神演义》的人都知道,妖狐苏妲己诱惑纣王,导致商朝灭亡。

很多人因此认定妲己就是一个万恶的狐狸精,但是这部片里就给狐妖正名了!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,妲己和狐狸没有任何关联!

“狐妖”起初是美好的象征!

向东三百里,有座山名为青丘,山中有一野兽,样子像狐狸生着九条尾巴,叫声如婴儿啼哭,它能吃人,但是如果人吃了它的肉能保百毒不侵。

魏晋文学家郭璞评价它,是象征着天下太平的吉祥物。从商周到秦汉,不论是帝王还是贫民墓葬常常可以看到瑞兽九尾狐,陪伴在女神西王母身侧。

东汉的《吴越春秋》,编排了一段大禹和九尾狐的传奇:相传大禹忙于治水,三十岁还未娶妻,路经涂山的时候,遇到了一只九尾白狐,涂山人认为九尾狐是吉祥的征兆,于是大禹在九尾狐的启示下,迎娶了涂山女子为妻。

后来,“狐妖”逐渐黑化。

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狐妖形象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它不仅从“狐狸变成女人,还是坏女人;且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,百岁为美女,擅蛊魅,使人迷失心智。”

魏晋干宝的《搜神记》在黑化狐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。干宝笔下的狐妖名叫阿紫,于是有着这样一句话“狐者,先古之淫妇也,其名曰阿紫”。

狐妖的形象之所以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,其实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。

文人不敢随便说话,就只能通过炼神仙,来摆脱社会政治的约束。于是一黑就是一千年,一直到明代《封神演义》的出现,九尾狐变成了助纣为虐的绝色美人妲己。她怂恿纣王荒废朝政,成为十恶不赦的亡国狐狸精。

到《聊斋》这里,人们才放下了对“狐狸”千年的偏见!

清代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共409个短篇小说,狐妖的故事占了84篇。婴宁寄托了他对女性美好的最高理解。辛十四娘则是侠版的狐妖,她在黑暗的世道中,拼尽全力为丈夫冯生伸冤。

蒲松龄笔下的狐妖,正是中国人对妖怪的态度,终于在崇拜、叛逆之后找到了自信与平和。

是不是超级客观公正?而且引用的大量古代典籍的部分,我都想做笔记了!干货密集,值得反复观看。

童年阴影的蠢萌怪兽

让米粒妈觉得最蠢萌可爱的,是山魈。

这个怪物一点都不恐怖,虽然是以恐怖怪物的形象出现的,但他老实巴交又是个铁憨憨,虽然也吃人,但渐渐却成了老人哄小孩睡觉吓唬小孩的故事主人公。

山魈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山里的独脚鬼怪。《山海经·海内经卷》里提到的:“南方有赣巨人,人面长臂,黑身有毛,反踵,见人笑亦笑,脣蔽其面,因即逃也。”《国语·鲁语》里有:“夔一足,越人谓之山臊。”然而夔一般为水神,不吃人。

其实就是现在的蓝脸狒狒。“见人笑亦笑”,听起来就很呆萌有没有?

说起山魈的故事,大家小时候是不是也都听老人讲过?但是我跟米粒爸探讨过这个问题,北京和天津地区对它的称谓竟然是不一样的!

我小时候,我们家的老人管它叫“马猴子”。我问了身边土生土长的北京同事,她们小时候好像也都叫马猴子。

但是米粒爸作为一个天津小孩,他听到的版本叫“老皮猴子”。而且天津版的老皮猴子的故事,和北京版的马猴子的故事还又不太一样,但总而言之,说的都是山魈。

在《妖怪传》里,古人给孩子讲的故事中,说的是在夜里有人叫你的名字,不能答应,因为那可能是山魈吃小孩之前的召唤。

而且山魈其实还是年兽的雏形,随着朝代的更迭,人们习惯用“爆竹”的方式来驱赶山魈,祈求顺遂。

爆竹其实就是用火烧竹子,竹子就会发出很大的响声,好像放炮一样。后来这种习俗流传到北方,山魈就被赋予了年兽的意义。

到了唐代,《广异记》中记载,山魈又添了新技能:驱赶老虎。谁要是上山的时候给山魈献上好东西,山中老虎就乖如小猫,可保一夜平安。

后来的记载,甚至说山魈可以帮人耕田,人们出田地、播种,山魈负责剩下的活儿,待到收获时节双方平分。

山魈性情耿直,分东西从不贪多,明明是个山神,却从没有上位者的架子,渐渐就成了人类的朋友。

至此,山魈的恐怖人设就越来越被弱化,甚至成了蠢萌可爱的铁憨憨妖怪。

跟民间故事的结合,以及传统文化“烟花爆竹”等内容的介绍,会让孩子在看片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增长了知识。

引经据典中,朝代更迭脉络清晰,妖怪在不同时期的人设(妖设)也随之变化,这样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!

用妖怪和神魔寄托自由精神

无支祁那集,是里面最燃的一集。他是孙悟空的原型。

无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。他的形状像猿猴,塌鼻子,凸额头,白头青身,火眼金睛。也就是传说中的“水猴子”。

他的头颈长达百尺,力气超过九头大象,常在淮水兴风作浪,危害百姓。

大神禹治淮水时,无支祁作怪,风雷齐作,木石俱鸣。禹很恼怒,召集群神,天神庚辰(一说应龙)擒获了无支祁。无支祁虽被抓,但还是击搏跳腾,谁也管束不住。

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,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,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,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。

无支祁的性格桀骜不驯,这跟孙悟空特别相似。《山海经》《唐国史补》《太平广记》中,都有对无支祁的记载。

在纪录片里,吴承恩创作孙悟空的形象时,脑海里想的就是无支祁。在清代,吴承恩这样屡试不第的文人,经历着时代的压抑,和命运的羁绊。

而无支祁、孙悟空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妖怪,正是满足了他们内心对叛逆和自由的渴望。它满足的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。

直到现在,孙悟空都是国民偶像。人们之所以喜欢孙悟空,喜欢无支祁,正是因为比起顺从,人们更希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
哪怕被压五指山、被束紧箍咒,也依然要为自由抗争。

这里面写到的三集,是米粒妈最喜欢的。其中还有姑获鸟、太阳神鸟等妖怪的传说,也都特别好看,大家可以自己去慢慢探索。

这部片时长很友好,每集只有13分钟,孩子不会觉得时长太长坐不住。在这13分钟里,知识点高度密集,每一帧都是干货。

而且请来的学者,对于中国志怪小说的研究都非常深入,这能让孩子通过看这部片,直接抛掉对国学典籍中妖怪形象的片面认知。

米粒妈一直觉得,要让孩子尽早树立正确的史观。而建立正确史观的前提,一定是要具有一个多元的视角来看待历史

历史不是单一维度的,也不是非黑即白的。就像妖怪们,并不都是坏的,但也不能说它们绝对就是好的。

志怪小说是大语文绕不开的内容,而这部片,会让孩子对中国经典志怪小说成功种草。

而且,片中的每一集,都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理清了时间轴中妖怪和典籍的变化,在这种框架感中感受历史,会是事半功倍的。

个人简介:@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,美国海归,海淀家长。专注学习干货、教育经验和升学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